搜索
Toggle navigation
首页
诗歌
诗经
楚辞
乐府
古风
唐诗
宋词
宋诗
元曲
作者
古籍
近/反义词
造句
学校
首页
>
古籍
> 卷下·五方异治论-医学源流论
卷下·五方异治论
人禀天地之气以生,故其气体随地不同。西北之人气深而厚,凡受风寒,难于透出,宜用疏通重剂;东南之人气浮而薄,凡遇风寒,易于疏泄,宜用疏通轻剂。又西北地寒,当用温热之药;然或有邪蕴于中而内反甚热,则用辛寒为宜。东南地温,当用清凉之品;然或有气随邪散,则易于亡阳,又当用辛温为宜。至交广之地,则汗出无度,亡阳尤易,附桂为常用之品。若中州之卑湿,山陕之高燥,皆当随地制宜。故入其境,必问水土风俗而细调之。不但各府各别,即一县之中,风气亦有迥殊者,并有所产之物,所出之泉,皆能致病。土人皆有极效之方,皆宜详审访察。若恃己之能,执己之见,治竟无功,反为土人所笑矣。湖州长兴县有合溪,小儿饮此水则腹中生痞。土人治法:用线挂头,以两头按乳头上剪断,即将此线挂转,将两头向背脊上一并拽齐线头尽处,将黑点记脊上。用艾灸之,或三壮,或七壮即消。永不再发,服药无效。
上一章
回目录
下一章
可能你会感兴趣
明·陆云龙
明·朱权
明·钟伯敬
晋·葛洪
(清)如莲居士
(清)了缘子
清·王仁俊
金·志明
(南朝)刘勰
宋·周邦彦
陈天华
清·梁章钜
春秋·孔伋
(南朝宋)郭季产撰
鲁迅 辑
唐·张彦远